查看原文
其他

鲁旭|西南旅行诗文之一:蜀道梦破

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2021-07-31

您生活的笔记本

点击悦读更多精彩

关注

年轻时由于工作原因,经常出差外地,我国的大部分省区都有我的脚印。那个年代外出,飞机是要有县团级以上证明才能坐的,老百姓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便是敞蓬汽车和绿皮火车。对于乘坐那种没有座位的敞篷汽车,我可以说是经验丰富,信心十足。那时的公路都是沙石路面,坡陡弯急路面窄,大坑小窖加滚石。车走上颠簸路段,我的脚后跟自然就抬起来了,浑身重量全挂在抓着蓬布撑子的手和十个脚趾上。这时任凭你车身乱抖,我却似漂在水上的绿叶,随波摇晃,不会抖得肝花下坠。

坐敞蓬汽车也有坐敞蓬汽车的乐趣。这种车没有座位,你可以自由选择站立的位置。如果你怕风,尽管找个角落在车厢里席地而坐。蜷起你的瘦腿,把装着干粮的行李抱在怀里,倚着两边人的腿骨做一个不长的春梦。如果你嫌挤,可以靠着后厢板站着,任凭扬起的灰尘不停地改变你的容颜,体验一回从战火硝烟中冲杀出来的感觉。当然,如果你年轻气盛,不想使自己的形象过于猥琐,趁机展示一下你强健的体魄,那就站到前边去。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,任凭迎面而来的狂飚撕扯你的鬓发,鼓胀你的衣服,将那还未来得及流到脸上的酸泪抛向别人脸上。当然,你也就可以放眼远方,看那不断运动着的景色。

至于背着印有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的小黄包撵火车,那更是家常便饭。听见远道而来的火车“呜”地一声大吼,就赶紧瞅准可能对着车门的地方排好队,任凭机车喘出来的粗气打湿脸庞,飞撒的煤灰落满衣衫,也不能有丝毫退让。那目的,就是上车后抢一个靠窗的座位。

坐绿皮火车也有坐绿皮火车的讲究,特别是那种“蒸汽机车”牵引的绿皮火车。这种列车最好坐在后边的车厢里,这样,周围空气里从列车烟囱里捎带出来的煤灰就少得多,不会从打开的窗户里冲进来包围你。于是,你可以找一个杯子,接一杯开水,衔一支宝成香烟,悠闲地欣赏车窗外不断变幻着的景色。开水列车上满足供应,喝水的杯子列车上也有,但你不一定能找到,最好自己带。人烟稍为稠密的地方都有火车站,列车都会停一会儿,让你仔细看看周围的环境。等你看得厌烦了,它又会吭哧吭哧地行动起来,奔向下一个车站。

那时候我坐着火车去过两次四川,当然都是经宝成线入川。宝成铁路是我国最早实现电气化的铁路,1958年就用上了电动机车,坐火车走四川从此就没有了煤灰之苦,可以放心地开窗观景。我那时年轻力壮,还没有上车睡觉的习惯,坐再远的路程都是趴着车窗向外望。于是,我也就在宝成线沿途看到了古蜀道的痕迹。只是弄不清那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断断续续的栈道遗迹,是被刘邦烧剩下的,还是樊哙将军明修的。特别是在经过“剑门关”这样有着历史典故的车站时,更是将人引入了“细雨骑驴入剑门”的诗境。可惜车上没有人指点,剑门关的关隘也只设在人行小道上,火车上只能看见峻峭的山峰,却无法瞥见那“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”的雄关。但“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”的诱惑力实在太大,我也就在心里盘算着:有朝一日定要步行入川,走一次蜀道,体验一次“噫吁嚱,危乎高哉”的感觉。盘算终归是盘算,此后我调入文化单位,别说步行入川,就是坐火车入川也没了机会。

退休前后,倒是又走了一次蜀道。可惜来回都坐的是飞机,从万米高空看下去,不但找不到古人攀爬的一点痕迹,就是那层峦叠嶂的大秦岭,也悄悄地躲在白浪翻滚的云层下面,只有明亮的太阳好像比平时近了许多,时不时从舷窗溜进来晃晃我那昏花的眼睛。于是,寻觅蜀道的梦想只能靠后,再靠后。现在退休了,没有人再管着我每天干什么,应该说俱备了徒步登山的基本条件,可惜本人却已成了廉颇,只剩了吃饭的份儿了。

上一个月中旬,应朋友之邀,到四川去旅游。我建议坐火车去,想趁机再睹一次蜀道的雄姿。我们从西安出发,乘高铁去成都。出西安北站不久,我还没有分辨清楚经过的是什么地方,火车就钻入了秦岭,看来我又要和蜀道失之交臂了。原以为坐在车窗边可以看看沿途的景物,作为看不到蜀道的补偿,不意这一路隧道相接,一洞接着一洞,竟然如在黑夜独行。车头刚钻出山腹,眼睛还没有适应从窗户射进来的强光,就又进入了另一条隧道,身周重新被黑暗笼罩。铁路也平直得没有一点磕碰,不要说体会攀越蜀道的艰难,就连过去坐火车离不了的咣当声也听不到了。途中在汉中车站略停,我曾在汉中车站附近住过多日,对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古栈道石刻“石门十三品”,以及刘邦拜韩信为将的拜将台,马岱斩魏延的虎头桥,还有远处充满故事的定军山都印象深刻,很想趁机再看看汉中景致,寻找一点记忆。从车窗看出去,眼前却是“人是物非”,数十年未来过,汉中车站变得豪华气派,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痕迹。周围高楼林立,连车站之外的一只飞鸟都看不到。一路之上无旧可怀,加上隧洞相接,我也就丧失了继续向外张望的兴趣,干脆闭目养神,任由火车将我带到天涯海角。我真佩服现代化的力量,从西安到成都的千里长途,火车几乎都在地下飞奔,整个铁路几乎没有破坏秦岭的地貌和宁静,没有惊扰山中的动物。等车窗再次透进日光,我们已经置身于成都平原,观看蜀道的愿望也就只能再次落空了。想想心有不甘,回来后作诗一首,以记录蜀道梦的破灭。

自西安下成都 

七律 平水韵

灞桥折柳下锦官,

高铁胜骑远轿鞍。

往日常叹蜀道苦,

今朝唯觉隧中盘。

猿猱攀树惊神蟒,

雕鸟翔云惧虺蟠。

洞里不知风景异,

出山始信地天宽。



作者简介   


陕西凤翔县人,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,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,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,陕西省民俗学会理事,凤翔县作协主席。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,著有《风流街》、《下乡纪事》等小说作品,《二娃审案》等戏剧作品,《凤翔民俗》(上下卷)等。

精彩悦读


李强|即将走出人生的夏天

鲁旭:后屯桃花源记

魏晓婷|东湖情思

芮晓枫 | 长安偶思(三首)

曹权利 | 我的网名---田野

责任编辑丨  辛   克

文字审核丨  李   强

公号维护  魏晓兰


捡拾生活点滴,留存美好记忆!

欢迎加入『时光捡漏』原创文学平台,编辑部将于8月中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,敬请关注,欢迎参加!

投稿邮箱:sgjltougao@sina.com

编辑微信:google19820728
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